“六大行动”陇研新程系列报道之五——省教科院以高质量教研视导助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于:2025-11-12 文章来源:省教科院 浏览:212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省教科院以教学视导为关键抓手,直面甘肃基础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学段衔接待优化、民族教育需加强”的现实情况,积极推动教研视导向“深度融入教学、精准对接需求、助力质量提升”转型。通过构建专业化、常态化视导体系,聚焦课堂教学核心、锚定学校发展需求、发力薄弱校提升,以专业化视导路径破解地域广、资源散、差距大的教育难题,推动优质教研资源穿透城乡壁垒,为全省基础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一、 专业定位明方向:以视导破局,扛起省级教研“责任担当”

    甘肃省教科院的教学视导工作,始终以国家政策为根本遵循,直面现实问题,将教学视导从“常规检查”升级为“战略抓手”,通过省级层面的系统设计,为基层学校提供“靶向式”专业支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着力补齐区域与校际发展短板,从根本上破解“优质教研下沉难、基层需求对接难、区域差距缩小难”的问题,为全省基础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的路径支撑。

    在视导推进中,省教科院坚持“点面结合、梯次覆盖”策略,构建“厅直学校示范引领+市州县校全面推进”的视导格局。一方面,对兰州一中、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甘肃省保育院、东风学校等所有厅直学校开展一轮的全面视导,通过“前期调研—驻校指导—跟踪回访”全流程深度视导,力求将厅直学校打造成全省教研改革的“示范窗”;另一方面,以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基层学校为“面”,组建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视导团队,足迹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延伸至陇东的庆阳、平凉等地区,并深入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实现从农村到城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全区域视导覆盖。覆盖率达86%,以扎实的“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让每一次视导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专业引擎”。

    省教科院以教学视导为核心抓手,充分发挥省级教研的专业引领与统筹指导价值,构建“省级统筹—市州联动—县区落实—学校参与”四级协同机制,以多元举措强力引领市、县、校三级教研力量同向发力。省教科院严格执行教育厅印发的《甘肃省中小学教学视导实施方案》,明确“幼儿园防小学化、义务教育抓课程落地、高中优高考备考”的差异化视导标准,更将教研员能力提升作为撬动各级视导效能的关键支点,通过国培、省培及各类专项培训系统赋能市县区教研队伍,累计培训专兼职教研员近2000人次,为四级协同夯实人才根基。同时,通过建强学科基地提供专业范本、指导校本教研深化基层研究,为市州承接视导任务、县区创新视导形式(如天水跨学科联合视导、张掖城乡结对视导)提供精准指导,最终推动学校主动落实整改。这种“省级定标准、强引领,带动市州抓承接、县区出特色、学校促提升”的模式,推动教学视导从“省级独唱”变为“全省大合唱”,切实以省级教研的专业力与引领力,缩小区域差距,彰显了省教科院在全省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核心担当。

    二、精准施策提效能:以专业赋能,打造“靶向式”视导路径 

    省教科院始终以“课堂为中心、学校为主体、薄弱为重点”,创新专业化视导方式,让每一次视导都成为“精准赋能的专业行动”,而非“泛泛而谈的检查活动”。

    在课堂教学赋能上,推行“同课异构+精准点评+示范引领”模式。组织省级教研员与当地教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开展“同课异构”,如在语文“群文阅读”、数学“情境化教学”、科学“实践探究”等主题中,省级专家展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示范课,当地教师呈现常态课,随后视导团队从“教学设计逻辑性、课堂互动有效性、核心素养落地度”三个维度进行专业点评,既肯定亮点,更针对“满堂灌”“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给出可操作的改进方案。累计开展此类课例研讨180多场,展示精品示范课近400节,让教师直观感受“优质课堂怎么设计”,推动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

    在学校发展指导上,实施“一校一策”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学校特点提供专业支持:对农村学校,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如依托“三个课堂”链接城区优质资源,破解“教研孤立”难题,张掖农村学校在指导下已实现“每周1次线上集体备课”;对薄弱学校,聚焦“教学常规优化、质量监测改进”,如天水人民路小学在视导中,专家针对“课堂效率低、作业设计不合理”问题,指导其建立“分层作业体系”“课堂环节优化清单”,助力学校快速提升;在薄弱环节突破上,引入大数据专业分析工具。视导团队通过收集教师“课堂时间分配、提问设计、互动频率”等教学数据,以及学生“作业完成率、错题分布、考试成绩波动”等学习数据,形成《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让视导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改进”。

    三、成效落地见真章:以专业实绩,书写教育均衡“满意答卷”

    省教科院的专业化视导,已转化为全省基础教育“课堂提质、学校升级、均衡提速”的实实在在成效,让专业力量真正服务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一是教学理念彻底转变,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增强。通过专家示范与精准点评,全省教师的“依标教学”意识明显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比例显著提升,高中阶段“大单元教学”“任务群教学”等先进模式在备考中广泛应用。二是薄弱学校实现“弯道超车”,发展动能不断集聚。所有薄弱学校在视导整改后,教学常规达标率明显提高,有效扭转了“满堂灌”传统模式,学生课堂幸福感显著提升。三是教育均衡差距持续缩小,多元需求得到满足。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甘南玛曲县小学在“双语教学”专项视导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显著增强;陇南通过跨区域专业视导,让3000余名山区师生接触“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模式,城乡教学理念差距进一步缩小。

    下一步,甘肃省教科院将持续深化视导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优化“一校一策”服务模式、升级大数据分析工具,以更精准、更专业的教研视导,精准支持各类学校发展,推动全省基础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