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赴甘调研指导暨甘肃省课改深化行动推进会在榆中召开

发布于:2025-10-20 文章来源:省教科院 浏览:122

    10月13日至15日,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扎实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落地见效,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承办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赴甘调研指导暨甘肃省课改深化行动推进会”在兰州市榆中县顺利召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领导及全国专家团队一行11人、省教科院全体学科教研员及全省14个市(州)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代表共20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榆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永红致欢迎词,代表当地政府对出席活动的嘉宾与同仁表示热烈欢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认可甘肃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形成的鲜明区域特色,对甘肃省教科院在课程改革、教研改革进程中展现出的引领作用与主动担当给予充分肯定,并殷切希望甘肃能持续探索实践,为西部县域教育振兴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郝玲以专题汇报形式,系统介绍全省教研部门的改革实践成果,在落实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重建课程资源体系、重构课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同时直面当前甘肃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精准指出核心理念落地难、教师专业发展支撑薄弱、素养导向课堂转型深度不足等关键瓶颈,并针对性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深化五育并举实施路径、强化素养课堂建设、跨学科教学、优化教研体系效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等,为后续改革提供清晰思路。榆中县教育局副局长谈应峰聚焦县域实践,分享榆中县课程改革的经验成果,展示了甘肃在区域层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涵盖科学教育深化路径、素养导向评价体系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等关键领域,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座谈会上,专家们悉心聆听了来自教育一线教研员、校长、教师的实践汇报,深入了解学校课程改革实施进程中的核心经验、现实挑战与关键需求,特别是针对国家级示范/实验校建设、学校课程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发展六大核心板块展开交流,聚焦县中教育实际需求,精准诊断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课例研讨环节,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音乐等六个学科同步开展课例展示。各学科授课教师深耕课堂,精心设计,呈现出多节高质量课例;参会教师围绕“教学方法创新”与“素养落地路径”两大核心议题,积极分享观课感悟、交流实践经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友芳、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吕世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郑莉、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汪明、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国红延等六位学科专家全程深度参与点评指导,以“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切入点,既精准解读素养导向课改的核心内涵,又紧密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从目标设计、活动组织、评价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可落地、可复制的实操建议。

    专家报告环节,三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专家以“理论+案例”形式,为参会教师破解课改难题、提供实操方案:广西师范大学罗星凯教授,围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作报告,不仅阐述了科学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与现实问题,还分享了“兴华模式”在科技素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及科技运动会中的创新实践,为科学教育落地提供可借鉴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正高级教师任学宝,聚焦“AI赋能破解跨学科教学实践困境”,厘清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内涵、定位,以及教师“不敢跨、不会跨、没空跨”的痛点,再结合AI实践应用案例提出破解指南;东北师范大学唐丽芳教授,以“问题情境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解读单元新内涵与设计步骤,结合案例展示教学转化、设计及实施过程,强调通过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

    此次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课改深化行动推进会的成功举办,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业调研与悉心指导下成果丰硕。省教科院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战略契机,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并深入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创新行动与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全力推动全省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突破、向更广领域覆盖,为甘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教研支撑强劲动能。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