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精神,落实《甘肃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9月22日—26日,由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25年甘肃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在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临夏州举办。各市(州)普通中小学负责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教师、全省48所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等12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
开班仪式上,临夏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文清致辞,甘肃省教育厅基教处有关负责同志讲话,甘肃省教科院有关负责同志主持。
会议指出,本次培训既是为推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发展,也是为提升我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助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临夏州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服务管理,建强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会议强调,骨干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做残疾儿童“引路人”;要聚焦专业提升,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创新教学模式并形成可复制经验;要强化协同联动,推动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
本次活动邀省内外特殊教育知名专家,围绕孤独症儿童教育与支持、特教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人工智能与特教融合、特教教师课题研究等主题,以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研讨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我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专业素养。
西北师范大学马书采副教授以“孤独症儿童发展特征与教学策略应用”为主题,深入剖析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了可落地的教学干预策略;浙江师范大学吴怡教授从孤独症儿童视觉支持策略角度,分享了孤独症儿童教育支持的创新路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谈秀菁教授以“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题,明确了融合教育趋势下特教教师所需的专业能力框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指导;江苏省常州市光华学校戚志宏校长从国家政策出发,分享了所在区域在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的实践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多个维度的应用成效;西北师范大学周晔教授指导参训教师如何从日常教学中提炼研究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进的动力,助力教师实现“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姚姗校长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培智教材“生活化、融合化、数字化”解析与教学实施”为主题,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从目标的转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的培养等方面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新思路;兰州市七里河小学李亮善校长手把手地实操教学,让复杂的AI技术变得通俗易懂、可学可用,切实解决了参训教师“有技术应用意愿但缺乏实操能力”的难题,为特殊教育课堂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训学员还前往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深入课堂与活动现场,不仅观摩了该校开设的劳动技能、手工制作、绘画等特色课程,还参与了师生文艺活动,全方位学习该校在办学模式创新、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及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为后续将先进理念转化为自身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本次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以“赋能骨干教师、破解教学难题、推动普惠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与精准化的内容供给,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与教科研水平。省教科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贯彻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精神,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研指导、资源统筹与骨干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全省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甘肃省特殊教育实现普惠、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