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甘肃省教育厅立足省情,主动作为,于2023年8月出台了《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教研机构达标、教研队伍提质、千校万师赛课、课程基地建设、教研视导评估、校本教研提质等“六大行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为系统展示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两年多以来,全省教研成果、典型经验和做法,结合《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特推出《“六大行动”陇研新程》系列报道活动。期待您的关注!
聚焦高素质教研队伍建设:兰州实践为区域教育赋能增效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多举措推进教研队伍建设工作,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与知识贡献。
一、优化教研员配备,筑牢全市教研根基
近年来,兰州市教科所高度重视教研员队伍建设,通过全市选调、人才引进、优化组合等方式,科学配置专职教研员、广泛吸纳特聘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专家,构建了一支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强大教研队伍,为全市教研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一)专职教研员引领,覆盖核心学科
兰州市教科所现有专职学科教研员25名,基本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
专职教研员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研工作中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他们深入学校课堂,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推动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特聘兼职教研员,强化教研力量
为进一步充实教研队伍,弥补专职教研员在数量和覆盖面上的不足,兰州市教育局先后于2018年、2019年两批次特聘了思想素质过关、学术水平高的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专家总747人。
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专家的加入,不仅扩大了教研队伍的规模,更带来了一线教学的鲜活经验和创新思路。他们与专职教研员协同工作,形成强大的教研合力。
(三)整合资源,建构“五位一体”大教研格局
自2018年兰州市教研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兰州教研建构“五位一体”大教研机制的明确思路,力求建设“两打通一整合”的教研绿色生态,即打通所有学段(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打通所有学科(包括国家设置的所有课程),整合全市所有教研力量与资源(市教科所、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市三名人才工作室、县区教研室、学校教研室),制定出台《兰州市科研强教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形成全市教研一盘棋的教研合力,凝神聚气为全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和高品质发展发挥强大的助推作用。
(四)专兼协同联动,提升课堂指导能力
兰州市构建市-县区-学校三位一体教研机制,通过“专职+ 兼职+外聘专家”协同模式优化教研资源配置。专职教研员负责教研整体规划、组织协调与专业引领,兼职教研员及学科专家参与活动实施,协助开展课堂观察、教学指导与成果推广。同时,全市统一教研时间,按学期计划分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以专题讲座、课例展示、成果分享等形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推动《兰州市“决战课堂”提高课堂质效行动方案》落地,助力课堂品质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
(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兰州市教科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从职业道德、工作实绩、专业成长等多维度对教研员进行综合考评,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现有教育部专家4人、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7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9人、陇原“四名人才”1人、陇原思政名师2人、“千校万师”赛课一等奖1人 。
二、多举措助力教研员专业成长,大力提升教研水平
兰州教研着力教研团队的培养,为全市教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倡议成长“三建构”,着力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研员,是实现教研“研究、引领、服务”宗旨的基础条件。为此,兰州市提出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成长的“三建构”,即利用3-5年时间,每一个专职教研员要通过多渠道培训研训、自修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专著出版等多种方式,建构起属于自己独有的“学术思想”“学科主张”与“教学模式”,避免“经验型”“碎片化”“随意性”的议课评课和教育教学指导,逐步形成能成为体系化的一套完整理论,为整体推进国家课程改革,凝成高度共识、寻找最佳路径、发挥直接效能的基本遵循。
(二)加强制度建设,着力营建教研良好生态
一个良好的教研生态一定是在有效制度下建设起来的,兰州市教研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管理的首位。自2018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新时期兰州市科研强教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兰州市科研强教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工作制度》《兰州市教科所试题命制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市特聘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兰州市教研员定期到学校任教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兰州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制度》《兰州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规章,推动全市教研在科学、规范和有序的生态下高效运行。
(三)注重培训提升,着力开阔教研员的专业视野
兰州市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将教研员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体系。通过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拓宽专业视野,提升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特别是智慧教育数字化培训,极大提升了教研员的数字化教学指导能力。此外,鼓励教研员自主学习和研究,支持教研员借助31个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广泛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近3年来教研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80余次。
(四)教研员在问需于校、问需于师中提升教研能力
兰州市教科所在全国率先实施教研员满五年到学校任教一年的制度安排,先后于2020年、2021年分高中、义教两批到二十多所学校任教一年。同时,市县教研通过蹲点教研、转化式教研、综合督视导等创新模式,促进教研员深入一线教学实践,累计开展听评课12990多节,点评反馈2557场,形成综合反馈报告 122 份,覆盖全市318所学校,教研活动市属学校覆盖率达 100%。
(五)教研员加强研究,以研究力提升教研力
兰州教研大力倡导“做真的教育、做真的研究”,鼓励广大教研员通过申报省市级规划课题、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等方式,以研究促进研究力,以研究力提升教研力。近三年来,教研员省市级规划课题结题37项,获得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91篇、出版专著10部、研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单元作业设计指南”“决战课堂操作指南”等多个教学指导性文本,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员自身的研究力,从而反哺转化为教研力。
三、兰州教研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兰州教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新一轮课改中,发挥了省会城市的强大教研功能,为教育强市贡献着“新型智库”智慧的同时,也实现了新时代教研的成功转型。
(一)专兼职队伍的打造,促使教研从个人权威走向一个合作共同体,发挥了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
(二)教研从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走向了学科课程的整体性研究,为我市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与支撑。
(三)教研方法从过去的基于经验转化为现在基于数据案例相结合的循证研究,借助学科教学研究基点,打造了近百个经典教学案例。
(四)教研的视角从过去关注教师“教”的研究转向现在重点关注学生“学”及“课程育人”视角的研究,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取得突破。
(五)加大了系统性研究,办好了《兰州教育》《教研与决策》《政策与研究》三个内部期刊,写好了兰州教育故事、教研决策服务、教育政策转化三篇大文章。
兰州教研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新一轮课改中,将继续发挥省会城市的强大教研功能,为教育强市、县中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