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 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解读

发布于:2022-04-06 文章来源: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 浏览:4419

 

近日,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双减”措施),这是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属性、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减”措施出台背景
       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家长教育焦虑、教育内卷问题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极端应试教育影响,教育价值观、教育政绩观遭到扭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新时代育人目标难以全面落实,教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学生合法休息权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利益驱使和资本裹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矛盾尤为突出,超前、超标、加码、加量培训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校外培训项目严重挤占学生休息时间,个别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偏高,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屡有发生。上述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加剧了全社会教育焦虑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冲击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双减”工作,遵循“学生为本、依法治理、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工作原则,秉持“坚持人民至上,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全面修复教育生态”战略思维,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摸清问题链,搞清因果链,梳理责任链,弄清路径链,理清发展链,制定出台“双减”措施,进一步加快重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双减”工作总体思路
       “双减”措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重点做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全面系统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措施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学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能够更好地回归校园;在学校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全面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具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2021年秋季学期,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到2022年春季学期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工作如期完成。到2024年,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双减”工作重点任务
       “双减”措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明确提出了5大重点任务和20项具体措施。
       (一)强化党委政府属地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措施,推到“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主要包括五项具体措施:一要高站位统筹推进,二要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三要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四要保证课后服务条件,五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二)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宣传、组织、发改、民政、市场监管、网信、科技、广电、外事、教育等部门要明确“双减”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健全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配合、抓好落实,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主要包括四项具体措施:一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二要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登工作,三要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四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管理。
       (三)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主题、主旨和主线,“双减”工作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真,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主要包括五项具体措施:一要改进教学管理,二要优化教学方式,三要严明教学纪律,四要规范考试评价,五要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四)提高教师履职能力
       “双减”工作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因此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要从解放教师的教育生产力入手,着力建设和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高质量教育。主要包括三项具体措施:一要加强师德修养,二要提升履职能力,三要积极承担课后服务。
       (五)扩大社会参与
       “双减”工作需要进一步明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多方共同参与,创新协同方式,实现多元合作共治,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主要包括三项具体措施:一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二要拓展课后服务资源,三要提供免费线上学习资源。
       四、“双减”工作具体措施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双减”工作要求研究出台“双减”措施,从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社会五大领域,对“双减”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要求,确保党委政府高站位统筹、部门协同形成合力、校外培训规范有序、校内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动“双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加快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重构,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政府属地责任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涉及众多部门职责和相关利益群体,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双减”工作领导、规范、治理、监管和问责机制,才能确保“双减”措施切实落地见效。
       “双减”措施指出,首先要全面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双减”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一地一策”细化完善措施,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第二要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对与“双减”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宣传、组织、发改、人社、公安、网信、民政、市场监管、科技、广电、文旅、体育、卫健、金融、妇联、外事等相关责任部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健全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配合。第三要完善风险管控机制,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风险,制定工作预案,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贷款等进行风险管控。第四要全面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稳步推进中考全省统一命题。第五要加强督导检查,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与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问责;各地要设立监管平台和举报电话,畅通社会监督举报途径。
       (二)强化部门协同支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纠正“超标超前教学”“应试化”培训,严查中小学教师参与校外培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总量较大、违法违规培训情况突出、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等问题,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向学生和家长输出、贩卖教育焦虑,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严重破坏了正常教育生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高质量教育成为少部分人的“专属品”。“双减”措施提出,首先要建立省级“双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各地按照“双减”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违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引导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解决校外培训机构过多过滥的问题。第二是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第三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转登工作,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的备案登记和经营许可证。第四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课程、教材、内容、广告等规定,严禁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第五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第六是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第七是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严格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管理。第八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双减”是降低家庭教育支出成本、提高人民群众教育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从2017年起,甘肃省教育厅遴选部分中小学先行开展课后服务试点,之后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双减”措施积极回应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条件、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资源等要求。首先要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第二要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解决课后服务的经费等问题。第三要实施“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采取重新编班、教师AB角轮班制等方式,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等活动。第四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还可以为更多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五要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第六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加课后服务,其表现应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第七要统筹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妥善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第八是可聘请退休教师、体育教练员、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教师、文艺团体及专业人士、志愿者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第九要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体育科技场馆、非学科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充分拓展课后服务空间,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充分发挥教师履职能力,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教育机会不足,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既集中体现在教育公平上,更突出反映在教育发展质量上。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要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家长教育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双减”措施指出首先学校要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推进中小学落实“五项”管理(作业、手机、读物、睡眠、体质管理)全覆盖,加强对作业设计、来源、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环节的统筹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教学质量。第二是教师要明确师德底线,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职业行为,提升履职能力,坚决杜绝向学生推荐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私自组织学生有偿补课等行为。第三要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课程标准为导向,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第四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发挥教研驱动支撑作用,指导学校和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第五是禁止学校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第六是不得通过家长给学生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第七要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严格以学定考,改进考试方法,降低考试压力,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第八是从严管控、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竞赛活动。
       (五)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校双方责任错位、角色迷失,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品,家庭教育原本功能错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全面推进实施“双减”工作对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重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双减”措施要求首先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第二要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第三要鼓励家长密切家校联系,更新育儿观念,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成为教师的同盟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第四要发挥社会各方资源力量,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资源,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征集、开发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第五要打造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多方位、多渠道引导学生用好线上优质课程资源。
       (六)完善落实“双减”保障机制,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领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教育治理效能,加强政治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决策领导力、考核领导力和问责领导力,完善“双减”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中小学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双减”措施首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地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并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在重大问题和关键节点上做好决策部署,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第二要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重要事项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督导评价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第三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大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途径方式向家长及学生宣讲政策、解疑释惑,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育人观,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百年恰似风华正茂,开局自当扬帆远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双减”工作,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此文于2022年1月发表于《发展》杂志)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