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改实验研究 创新区域教研路径 ——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阶段推进成效显著

发布于:2021-01-04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6332

开展教改实验研究  创新区域教研路径

——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阶段推进成效显著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建设 许文婕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教研职能,提升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课程管理与课程实施水平,促进甘肃教育内涵发展,甘肃省教科院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十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路径,努力推动甘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以推动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深化课程改革为目标,围绕甘肃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探索基于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主题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整合的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以来,省教科院对确立的实验区和实验项目给予了深度专业指导,引领实验区开展项目实施,并总结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项目对区域教研的提升作用。

       背景及意义

  在二十年的课改实验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单打独斗现象无法破解。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学科团队,缺乏专业的理论引领、专家指导,研究不得要领,难出成果。县区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不足,成果难以推广。如何整体提升区域教研质量成为迫切需要。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整体推进,改革已经进入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使命要求教研部门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破解难题。如何从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入手开展探索研究,成为迫切需要。

  十九大以来,建设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加明晰,新使命、新要求、新目标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在学校、课程和课堂中,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更好地服务教育行政决策、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创新教育科学理论、引导社会舆论舆情,引领全省教科研系统发展,适应新时代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推进中小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强化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高专业指导能力与服务水平。如何从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入手,聚焦课堂教学变革成为迫切需要。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作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改革,提出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突出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对于推动教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并实现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格局下,通过建立精准服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教改实验,创新教研模式、建立新教研格局成为迫切需要。

  基于此,经过充分论证,聚焦高质量教育发展,聚焦学科课程,聚焦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开展基础教育领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中小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小学STEM教育、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中小学学科教学基地建设等教改实验研究,是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准确把握和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对于把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加强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深化和推进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有效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内容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校课程建设项目,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中小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共2项。

  二是学科教学改革(教与学方式变革)项目,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方法)建构实验研究”“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验与推广研究”“中小学STEM教育实验研究”“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实验研究”“中华传统书法美育数字化传习创新研究”和“张景中教育数学思想教学实验研究”共6项。

  三是学科发展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包括“中小学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研究”和“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实验研究共2项。

  四是评价与监测研究项目,包括“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反馈试点研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研究”和“中文阅读能力监测与评估项目”共3项。

  2018年,实验研究项目纳入省教科院三年发展规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以县为主全面实施,并建立多层联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教育部有关部门以及省市教科院的联系和合作,省市两级教研部门指导支持,共同组建以首席专家领衔的学术团队,聚焦实验研究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集中研究协同攻关;加强学校的横向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研究县域本土化的教育模式。

       阶段成果

       一是形成了一批全省性课程及教学改革热潮。在省教科院的大力推介和政策引导下,实验县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教改实验项目研究对于提升各地课程改革水平的积极促进作用,致力于寻求教育科研转型,寻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迅速将项目研究纳入各地课程实施规划,谋求本土化课程创造。

       二是四级教研体系不断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省教科院不断加强对全省教研工作的统筹指导,各级教研机构能够明晰工作职责要求,市、县级教研机构重心下移,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充分发挥了各级教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教研方式持续优化。注重全面育人研究,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和机制研究;注重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考试评价等重要环节的研究;注重创新教研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教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初步建立联系帮扶机制,省级教研员联系帮扶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工作,市、县级教研员联系帮扶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开展教研工作。

       发展愿景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和实验区的建设,围绕“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将有力推动县域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其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打造基础教育改革的优质样板县为目标。通过项目引领,进一步对县域教研工作进行统筹设计,从而明晰发展定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教研力量加强对过程的规划,制定实施路径,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共同落实项目目标。大力推进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开展蹲点调研和对口服务,及时发现和培育教育教学先进典型,总结提升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推广,打造出一批基础教育改革的优质样板县,将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创新教研机制。以项目推动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价改革,以实验项目为抓手建立研究、实践、改进的教研机制,坚持重大问题、团队研究和实践取向,建立行政推动、教研促动、专家带动、学校主动、项目驱动的机制和策略,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的职能,通过分层实施的措施,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

       三是以持续推进教改实验项目和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教研在课程教学中的专业支持作用。通过建立多层研修培训、现场观摩研讨推进、跟进调研督查指导、专项课题研究驱动、样本校示范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地、系统化制度体系建设保障等举措,加强对课程教学关键环节的研究和指导。指导教师深入理解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指导,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作业设计和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与指导。

       实施理念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聚焦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核心素养的落地,真正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学校走特色发展道路。

       首先,实验推进以县区整体推进,实验区学校主动实验的形式,确保教改实验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连续性、全局性的重大工程,整体性系统推进。其次,实验研究的核心落在专业服务引领上,通过有效统筹利用省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形成专家智库引领的实验项目推进机制,为项目实施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力争培育一批有基础、有积累、前期研究成果明显的项目,形成一系列在全省具有广泛影响、有特色,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最后,教改实验的推进必须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协同发展。要建立以政府为总协调、教育局为主导、实验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专家智库专业引领的项目整体运行机制,形成行政推动、教研促动、专家导动、学校主动和教师行动的五位一体行动方案。

       未来展望

       通过两年多的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作为甘肃省教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科研引领,积极探索推进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新型教改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发挥教科研职能,省教科院对确立的实验区和实验项目给予了深度专业指导,形成一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区域课程改革实施路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发展模式和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为全省提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鲜活事例和实践经验。同时,建立了“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合力推进”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形成了统一探索实践、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探索甘肃省教科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成果互惠,在实践中提升了全省教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教改实验是一项区域内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区域及学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问题与挑战,充分考虑学校特点,形成各教改项目实施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要系统总结并继承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胆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模式,务求取得突出成效。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项目领导力与区域实施的进一步结合。明晰行动路径,形成区域化实施课程的操作范式。抓住普遍性难题,以项目为载体,设计目标与内容框架图、任务分解表、操作路线图等可视化路径。项目区在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实践中,探明每个子项目与课程领导力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每个子项目在推进中遇到的普遍性难点问题,从而探索出可推广辐射的经验和操作性的范式。二是加强共同体运行机制与成果转化的进一步提升,建立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指导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炼问题解决模型、行动研究模型、项目管理模型等研究共同体运行机制,将教研部门自上而下的方向引领与一线学校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有机结合,使各个研究群体都能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在项目深化推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区域整体推进合力。首先,每一项教改实验都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性、全局性的重大工程,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需要县区整体推进,学校主动实验;其次,有效地统筹利用省内外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形成专家智库引领的实验项目推进机制,为项目实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最后,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建立行政推动、教研促动、专家导动、学校主动和教师行动的协同发展机制。完善以省教科院为总协调、教育局为主导、实验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专家智库专业引领的五位一体项目整体运行机制。县区教育局要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明确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最终,要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优化教研体系、创新教研模式等工作相融合,借项目实施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教研新机制,并以研究项目及相关课题为抓手,充分推动和整合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项目运行方式推动各教改实验落地见效。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