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监测与评价功能 引领新时代育人方向 ——基于甘肃省参加第一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思考和展望

发布于:2021-01-04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6856

发挥监测与评价功能 引领新时代育人方向

——基于甘肃省参加第一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思考和展望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建设 时 霞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2015年4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确立。按照《方案》要求,我国从2015年开始,对全国31 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度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度监测科学和德育。这项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浩大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于2017年完成了第一个测试周期。2015-2017年间,甘肃省共有30个县(市、区)的17391名学生、3242名教师和670名校长参测,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甘肃样本”。

       国家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的目标

  《方案》指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是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监测的目标可以简单归纳为,一是给义务教育全面“体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行为怎样?教师教学状况怎样?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怎样?二是用全面、具体、准确的数据给义务教育“画”像,使教育决策有的放矢,更具科学性,更有针对性;激发政府办学的热情,主动履职,积极作为;促使学校依法依规办学,更加规范、高效;引导学生、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纠正“唯分数论英雄”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从国家层面和教育管理者角度,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更为深远意义的目标:准确把握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揭示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甘肃省义务教育监测工作的成效

       保障有力,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自实施以来,省教科院作为甘肃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承担了国家监测的主要工作,圆满顺利完成了一次次艰巨而有意义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任。历年来,省教科院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安排与部署,落实工作职责,强化工作监督,按时间节点及时召开相关工作会、培训会和视导员工作会,提高参测样本县对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工作任务和总体部署,开展组织和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培训;零差错完成学校信息、师生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及时解答指导样本县在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监测准备阶段和实施过程及时向国家监测中心沟通协调,确保了监测工作有序、无误的完成。

       专业引领,锻造评估监测专家队伍

  自2018年以来,省教科院积极发挥专业教科研引领示范和决策咨询作用,以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专业为本、服务为要、终身学习、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专家队伍为目标,组建了以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为主,高等学校教育统计与测量人才为引领,各级督学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团队。形成一支重视数据、会用数据的专业队伍,为结果解读和应用提供智力支持、给学校的学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给学科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提升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聚焦结果,系统刻画义务教育质量总体状况

  省教科院根据《甘肃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组织监测专家团队认真解读、系统分析《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深挖数据、聚焦结果、寻找证据、精准归因,重在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研制并向省教育厅提交了《甘肃省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第一周期(2015—2017)结果分析报告》,从学生德育、学生学业、 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生艺术、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学校氛围、学校资源配备和使用、家庭教育等10个方面,刻画了我省义务教育质量总体状况,并提出了建议。

积极作为,推进基于结果的试点研究

  实践证明,运用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可以有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加强监测结果的研究和应用,省教科院在全省范围内通过申报、评选,最终确定在景泰县开展“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指导试验研究”项目,并将其纳入“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体系,为我省县域内基于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指导开创了先河。景泰县作为我省唯一一个两次参加数学、体育与健康监测的样本县,省教科院对监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向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部分数学、体育老师进行全员解读培训和案例分享,指导景泰县从数据中读懂自身,在研究和分析中发挥优势、梳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和措施,研究拟定方案,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为县域教育发展绘制精准的路线图,助推区域教育更为优质均衡地发展。

       开展多维研究,提供教育改革基础依据

  数据不是终点,而是研究教育教学的新起点,是实施教育战略调整的基础性依据。因此,对国家监测结果的深度研读、深入研究,意在确定监测结果应用的方向,全面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对第一轮甘肃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主要发现:我省学生价值取向积极,行为规范表现良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体能水平高,对艺术课程充满兴趣,科学创新意识较强,对课程的喜欢程度高,对学习充满自信;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较好,教学资源配备充足;教师普遍受到学生喜爱。同时,也存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少、睡眠时间不足和视力问题还需引起关注,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比例较低等问题。针对结果,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等六方面为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一系列挖掘,从监测结果中总结了学生学习兴趣、体质状况和艺术学习诉求的情况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高,综合能力还需提升。从全国监测整体情况看,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平均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和期待程度、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从语文课的喜爱和期待程度、对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反映;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从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对科学教师、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的喜欢程度等方面反映。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学生语文、数学、科学学科学习兴趣均高于全国均值(图1、图2)。

  国家监测从识字写字、古诗文诵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经典名著欣赏、书面表达这几方面来综合呈现语文综合素养。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高于全国均值,但是八年级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和四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古诗文诵读和文本阅读能力还需提高。从数学学业水平来看,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达到优秀的比例较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都有待提高。四年级学生科学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八年级学生物理、生物、地理的学业表现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比例最高的是生物学科,八年级科学理解和探究能力水平仅为中等,科学思维还需加强培养。

  2.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整体体能水平较高。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体能水平高,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整体良好,四、八年级学生身体形态正常的比例分别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肥胖学生比例远低于全国均值,学生体能水平高于全国均值(图3、图4)。

  学生喜欢体育课、体育老师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均值,且农村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高于城市,体现出我省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兴趣(图5)。

  3.学生艺术学习兴趣浓厚,有自身发展动力。国家监测中对学生的艺术兴趣中包含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兴趣进行测查,在结果中发现,我省学生对民歌、国画充满兴趣,对戏曲兴趣较低(图6、图7)。另外,学生参加校外音乐、美术兴趣班的比例也高于全国水平,具有一定的发展自身艺术素养和艺术特长的内在动力。

       监测的回顾与思考

       实施主体责任,服务教育改革

  教育质量监测是对教育质量整体状况所做的一种宏观把控,更侧重于诊断、指导和改进。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各级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监测工作各有侧重。国家层面制定监测的统一标准和工作规范,宏观把握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状况,重在“诊断”;而区域监测的定位是服务于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解决区域的实际问题,重在“诊断”后的“治疗”,更关注对结果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靠在甘肃省教科院,在监测实施和结果应用中承担着监测实施主体的责任,使教育质量监测真正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改进服务,明晰结果运用的基本思路,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完善监测结果运用的有效途径。

       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有效路径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甘肃省教科院在组织实施、结果解读、反馈指导和试点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设专业队伍、依据数据精准施策,助推区域教育更为优质均衡地发展,已形成了一个监测实施和结果反馈的闭环,探索出一条区域联动推进、强化教研引领、融入课题研究的有效路径。

  1.注重结果解读,区域联动推进。高度重视监测结果解读和有效运用,积极发挥督导和教研职能,搭建以县区教育局牵头,教研室、督导室具体落实,全体义务教育学校参与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立体化体系。分析县域内教育发展总体情况,明确教育管理着力点;掌握县域内校际差异状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检验政策措施的落实效果,调整政策方向。

  2.聚焦课堂教学,强化教研引领。发挥省教科院教科研的优势,针对反馈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诊断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短板,即教研先行促进教学改革,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专业指导。

  3.结合项目实施,融入课题研究。坚持理论先行的工作思路,省教科院已于2018年先行开展《中小学教育评价实验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指导运用》两项省级重点规划课题研究,将基于监测结果的反馈指导研究与教育评估监测理论相合、数据与现状相结合,寻求共同着力点和切入点,扎实推进改进措施。在景泰县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指导试验研究”项目作为课题研究的县区,先行试点研究,逐步辐射推广。选定县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率先实施改进,建立试点追踪机制,及时评估实施效果,并将成果推广,形成区域联动。

       结果运用为主,促进均衡发展

  在监测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结果运用的重要性,“一分监测,九分运用”,监测价值的实现在于结果的有效运用和改进。教育质量监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质量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业压力,重视学业质量的支持系统、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监测结果的运用就是紧紧瞄准教育发展目标,依据数据精准施策,助推区域、省域教育更为优质均衡地发展。

       监测结果运用的展望

       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读懂抽象的数据、理解数据背后的原理,找准数据背后的问题优势,需要专业的视角、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教育质量监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研读数据、发现问题、找准关键、精准施策、持续改进这一系列监测结果运用的组合拳,需要教育督导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学校的多方协同和整体推动。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改进是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最根本的驱动力,我们相信,随着监测事业不断推进,坚持开展以监测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改进,一定能为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甘肃教育现代化新形态做出更大的贡献。

       甘肃省教科院逐步扩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样本区县结果解读应用范围,让更多县(市、区)通过质量监测的客观数据,逐步探索构建符合国家标准、甘肃特色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客观地对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科学诊断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学策略、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变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