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开智健体立美 彰显劳动教育价值

发布于:2021-01-04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5440

养德开智健体立美  彰显劳动教育价值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环节,这是由劳动教育的特质所决定的,劳动教育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教育。

       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重点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过程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学生发展来看,劳动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从实施方式来看,劳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动手实践中成长,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引发学生对不同职业的思考,帮助学生规划人生。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不可分,具有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以劳养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能促使学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形成踏实肯干、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品质,进而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同时,对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以劳开智。劳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能使他们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发展思维,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以劳健体。劳动可以促使学生强健体魄,具备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以劳立美。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形成以劳立美、以美育人的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让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具备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构建融会贯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融合和渗透,丰富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系统梳理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和承载的劳动教育功能,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还要实现劳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融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线,强调与其他活动类课程的整合。

       切实增强劳动课程意识。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还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劳模报告会等,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扎实组织开展校内劳动。校本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绿化美化活动,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开展班务整理、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活动。

       有效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校外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意见》要求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可结合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大力倡导家庭劳动教育。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家务劳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要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参与洗碗、洗衣、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