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优秀成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

发布于:2020-08-19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浏览:5898

课题名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研究

负责人:李文学

单位:河西学院

立项号:GS[2020]GHBYQ073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

[摘  要]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对提升大学生媒介使用和批判能力意义重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前疫情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缺乏系统性、与时俱进能力差等诸多不足。故而,我们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手段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资源来完善自我,进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后疫情时代;大学生;

[基金项目] 2020年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研究”(编号:GS[2020]GHBYQ073)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介日益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媒介。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便旨在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进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媒介即人的延伸”[2],提高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对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回眸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加之专业师资匮乏等原因,所以一直囿于“新闻学术圈和一些大学的课堂教学”[3], 并没有被作为一种公民素养教育而受到格外重视。然而,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包括“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4],应对各种虚假信息和负面舆论的能力也显然不足。这种语境下,除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外,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或许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方面,信息社会一家扑面而来,新兴媒体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裕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信息冗余”“信息茧房”等负面影响。著名媒介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就指出:“信息的失控、泛滥、委琐化和泡沫化使世界难以把握。人可能沦为信息的奴隶,可能会被无序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死”[5]。故而,在信息社会只有拥有了对媒介信息的甄别、批判和驾驭的能力,才可能免遭媒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给公众通过参与媒介进而参与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6]。随着微博、微信、快手和抖音等新的传播方式的勃兴,传统的“传受关系”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大学生作为信息消费者的同时,也是新闻等信息的生产者。故而,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尤其是信息生产的素养,以应对随时变化的现实。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在西方已经成为公民素养教育的一部分。随着“机器人新闻”“区块链新闻”“算法新闻”等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介对大学生以及整个人类的影响也越爱越广泛。这种语境下,大学生惟有从自身出发,“努力掌握系统化的媒介知识理论,提升利用媒介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以及生产信息的能力,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寻得方向,稳住脚步,谋求发展”[7]

      二、前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  

      (一)媒介素养教育缺乏系统性

      世界很多发达国家, 媒介素养教育从幼儿园到高校,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且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公民素养教育来看待。但回顾疫情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由于缺少“顶层设计”而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即便部分高校开设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也多集中于新闻传播学专业。也就是说,“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网络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8]”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缺乏系统性,所以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媒介素养阙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中易被假新闻和负面舆论所左右。

      (二)媒介素养教育有待与时俱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愈已成为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但囿于过去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媒体偏向,媒介素养教育多从“受众角度”出发,着重于对学生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的培养。但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演变,大学生作为信息生产者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虽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但却缺乏相应的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媒介素养教育必须涵括“新媒体素养”的内容,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

      (三)校园媒体的作用发挥不足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中心,本身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报刊以及校园BBS和微信公众号等。虽然每所学校的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但校园媒体作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平台的重要功能却不能被忽略。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高校普遍利用各校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平台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学生疫情期间信息的获取和分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也有部分学校对校园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作用的认识不足,出现校园媒体更新不及时等情况,白白错过了一个疫情中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好时机。

      (四)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媒介素养愈已被认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故而媒介素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横跨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所以师资匮乏也一直是制约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大问题。除此,由于高校教师各自的专业背景驳杂,可能部分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亦有待提高。尤其作为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些经常与学生接触的教师,其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于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故而,积极引进和培养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以及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媒介素养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提高大学生和整个公民的媒介素养,却不是大学阶段就能完成的。在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作为一项公民素养教育来普及和推广。但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发轫到现在,始终未被作为一种公民素养教育而受到重视。更别说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针对当下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可以考虑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幼儿园到大学的相关课程。例如,可以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以及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提高整个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

      (二)融入时代特色,培育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与批判能力

      “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9]这种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信息获取和使用的主要媒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时将新媒体素养纳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中,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信息生产能力。如此,才可能有效根除新媒体对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使学生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理性地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不轻易被虚假新闻和负面舆论所左右。而随着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提高,“网络诈骗”“校园贷”等这些现象亦会得到有效遏制,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新手段方法,发挥校园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媒体作为大学生媒介接触的第一媒介,本身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和优势。一方面,校园媒体的运营需要大批同学的参与,这样无形中就培样了不少拥有较好媒介素养的同学。而他们又能在校园中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而影响更多同学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另一方面,适时在校园媒体中选登、选播和选刊有助于媒介素养提升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然,还可以利用“校园主持人大赛”“报纸编辑大赛”以及“新媒体编辑大赛”等诸多形式新颖的校园活动来提升同学们对媒介知识的了解,进而促进媒介素养的提高。

      (四)补齐师资短板,线上课程引进和线下教师培养两手抓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跨学科性,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上下,很多高校都积极利用慕课、网络公开课等资源来弥补本校师资和课程资源的不足。无疑,这种线上课程引进的方法也适用于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匮乏的现实。例如,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很多平台,就有相关媒介素养的课程。高校可以积极利用这些线上资源来弥补和丰富当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然,从根本上我们还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并通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举办相关主题论坛及学术研讨会等,从整体上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媒介素养。

      总而言之,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终会过去,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化社会,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

 

[注释]

[1]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J].新闻记者,2004(05).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4.

[3]芮必峰,陈夏蕊.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J].新闻界,2013(14).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04).

[5]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28.

[6]陆晔.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J].今传媒,2008(02).

[7]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13(09).

[8]袁慧,李锦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

[9]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