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URT协同创新机制驱动普通高中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发布于:2020-03-10 文章来源:未来导报 浏览:5920

以EURT协同创新机制驱动普通高中

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建设 冯 继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背景下,甘肃省教科院基于本省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和有效经验,设立“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构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主动发挥优势的创新协同机制,稳步探索区域教育综合改革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优选种子”,逐步成长为全省高中学科教研共同体、教师成长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辐射、引领、带动全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具有甘肃特点的教育改革发展区域案例,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作为课程的实施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阵地,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甘肃省自2010年秋季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但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改革成效不高、教师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新课标执行能力不足、校长和教育管理者课程领导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项目,在全省建立23个“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学科基地”),项目组立足于我省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际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足的现状,以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中及普遍存在又突出显著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国内外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总结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旨在指导和引领甘肃省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能力,形成适合甘肃实际需求的可操作与推广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深化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评审指导委员会,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与指导

       成立以甘肃省教育厅分管厅长为组长,教育厅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各市(州)教育局局长为成员的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对基地的领导,落实专项经费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各项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学科基地建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团队的组织、协调、评审、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

      成立学科基地评审指导委员会,从高中课改专家组中抽调部分专家组建了评审指导委员会,对“学科基地”进行综合评审,并在建设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

      (二)开发学科课程平台及资源,搭建良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

      委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网络工作平台”,为各“学科基地”和广大普通高中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的服务平台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

      (三)聚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各“学科基地”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中反思、实践,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通过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师培训,促进学科教研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施过程中,省教科院定期组织“学科基地”工作会议,各基地总结和交流建设经验,发现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工作中期督查,并对部分“学科基地”进行奖补。

      (四)构建EURT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教学改革综合体

      构建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E)、高等师范学校(U)、教育研究机构(R)和一线教师(T)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单位联合建立教学改革与实验基地,形成兼有学科教学创新、学科教研、优秀课程资源共享、教师发展研修、学科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共同体。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协同创新促进高中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整合甘肃省普通高中、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单位力量,组建引领全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学科基地”。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单位联合建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跨区域合作开展基地建设工作,引进发达地区新课程实施的经验,引领和助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协同发展。

      (二)互动共生促进学科教研发展

      构建了EURT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统筹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师专业发展,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聚焦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探索有效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策略及方法的同时,深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新课标执行能力。

      (三)“学科基地”成为高中课改的教学改革共同体

      “学科基地”是兼有学科教学协同创新、教研、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发展研修、学科课程建设五大功能的教学改革共同体,具有典型的“教改实验、目标取向、行动研究、协同创新、示范引领”等专业特征,初步探索建立了具有西部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益推进高中课改的“甘肃模式”。

       四、取得成效 

      高中“学科基地”为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研究、骨干教师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与好评,成为我省引领高中学科发展的主力军。

      (一)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每个高中“学科基地”在三年一个周期内系统指导不少于10所普通高中的20名以上的学科教师,采用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学科教师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在学科教师所工作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得以推广应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目前已培养至少600名骨干教师,第二个周期的高中“学科基地”在建设之中,将继续发挥培养骨干教师、引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任。

      (二)发表多项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成果

      近年来,各“学科基地”共出版专著29本,发表论文813篇,撰写学科分析报告666篇,开展线上网络教研活动234次,组织教师线下开展教研活动438次,组织开发地方课程197本。比较有特色的是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珍主持的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将高中必修的部分内容,组织“学科基地”成员制作成微课,供全省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使用。

      (三)建成高中“学科基地”网络指导平台

      各“学科基地”主持人通过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基地”网络工作平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仅聚集了大量鲜活的本土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更形成了全省广大高中教师积极参与的实践社群。通过平台建设,构建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E)、高等师范学校(U)、教育研究机构(R)和一线教师(T)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统筹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其最大效益。目前平台共开展网络教研活动234次,产出了大量优秀的录像课例和微课课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主题论坛、专家讲座吸引了大量的教师,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四)建立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新机制

      我省建立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国为首创,也是我省对高中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机制的一种创新机制。我们把基地教研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看成教研系统的集体行为,而不是基地某个单位和教师的个体行为。对于基地整体校本教研来说,“请进来、走出去”是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合作方式。“请进来”是指聘请全国学科教学专家、优秀教研员、中学名师等来基地讲座、指导教研活动和上示范课;“走出去”是指将基地核心成员和学员送出去参加培训学习。作为基地校内部的各单位也彼此开放,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基地向有序、高效方向发展,提升基地的教研水平。因此,高中“学科基地”是一个全省学科教研共同体、教师成长共同体、研究学习共同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高中“学科基地”机制的构建,已逐渐成为了我省高中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此项研究成果2018年获得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研究目前已建立了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共23个“学科基地”。各“学科基地”积极开展活动,整合学科教研力量,挖掘潜在的学科研究优势,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高考备考、骨干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成效有:

——培训互动研讨,加强学科交流

      暑期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志愿服务团的九位专家来天水一中开展了主题为“理想教育、知识服务、专业帮扶”的高端培训。天水一中邀请了甘肃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实验学校的教师以及甘肃省高校联盟的教师共3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如何做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主题开展。专家的培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内容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效果良好。此次培训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积极推动了学科基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拓了教师视野,使基地校和实验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得到提升。

      白银市物理学科基地中心组邀请了第四届全国物理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优秀青年教学新秀孙桂伟老师来白银市作了题为《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还与白银市物理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了互动研讨交流。孙桂伟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入手,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体会,使每一位参训教师开阔了眼界,真正认识到了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考纲命题,服务高考备考

       为了全面发挥“学科基地”的作用,指导高考备考工作,语文“学科基地”在基地所在学校靖远一中召开了中心组成员会议,来自白银市教科所、平川实验中学、景泰五中及靖远一中的基地中心组成员通过对考纲的研究,结合白银市考生的实际情况,讨论制订白银市每年高考语文二、三轮复习计划,并提交给白银市教科所,下发到白银市各普通高中,对白银市高考语文学科的备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白银市一中数学“学科基地”从每年秋季开始,提前谋划,采取划分小组、分解任务、明确要求、明确责任、限定期限等措施,组织中心组成员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着力研究近三年新课程高考数学全国卷、考试大纲及说明、近八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走势,并结合白银市高三学生的学情实际,对白银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二、三轮高考备考提交了书面指导意见和建议,为高考备考发挥了导向作用。

      物理学科基地兰州二中,聘请了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兰州三十三中的2名教师进行了高三复习研究,探索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并围绕《有效进行高考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题开展了研讨,通过研讨对理解考试说明、把握高考难度、有效指导高考、提高高考成绩的实施有了清晰的认识。

——培养教学骨干,引领专业发展

      为全面提升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力,西北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基地”多次举办高中数学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培训活动。参训人员主要是本基地实验学校的学科专家及待培养的青年教师,还有全省其他普通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等共计120多人。培训的主题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理论分享与案例研讨”,基地特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高中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基地咨询专家王尚志教授及北京育英学校的高级教师关健作为培训专家,对参训教师进行了高中数学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专题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大部分参训教师初步掌握了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方法,这对当前进行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基地部分专家、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地研究生同学参加了甘肃省民族地区34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内容广泛,通过课堂观摩(兰州三十四中)、同课异构(西北师大附中)、专题讲座、角色扮演、主题探究、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讲授等多种方法,从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有创意的微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与学评价、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设计与实现、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培训。

      数学“学科基地”制订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三年一周期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开展了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和课堂教学研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名师教学示范,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们切身体会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改革思路,也给“学科基地”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活力,对推进课改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专家的引领和帮助下,白银市一中成立了数学建模社团,并制定了社团章程和计划。

——强化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各“学科基地”研究的课题有:由地理“学科基地”李晓亚负责的省级课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王丹负责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过程最优化的实践研究——以天水一中学习“五环节”为例》;由化学“学科基地”陇东学院焦晓梅负责的《甘肃省高中化学教师新课程教材适应性研究》、尹丽娅负责的《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研究》;由化学“学科基地”金东升负责的《化学教学中思维加工的策略研究[陇原名师专项课题] 》;生物“学科基地”韩萍在《中学生物教学》上发表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研究》;由语文“学科基地”霍军、尤丽霞、马少军负责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文本解读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及教师专业成长之作用的研究》,崔强、王秋珍、吴雅丽、周翠霞、曹明福负责的《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高中语文教师个性化文本解读和课堂设计风格的实践研究》;由英语“学科基地”刘建伟负责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陈斌负责的《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等,以课题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基地培养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吸引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

       五、项目实施反思

      (一)加强基地自身的建设

      1.认真领会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地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2.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的任务,将焦点聚集在“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上,真正把基地建成“五个中心”。

      (二) 深入开展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1.认真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我省顺利进入新高考做好准备。

      2.研究当前正在使用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水平。

      3.对影响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4.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5.加强学生选课指导的研究,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

      6.加强学科内部、跨学科的关联性研究。

      7.通用技术与学科间的融合是通用技术走出当前困境的途径之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8.基地的研究与实验不能仅限于基地内部的实验学校,需要进一步吸纳全省其他非基地学校的研究成果。

      9.考试研究不能停留在把握大方向上,需要各方配合找出学校出现负偏差的根源,指导学校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10.加强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