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新时代新思想旗帜 创建现代新型教育智库

发布于:2020-03-10 文章来源:未来导报 浏览:5013

高举新时代新思想旗帜  创建现代新型教育智库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年,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科学定位“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服务社会”职能,坚持“优质教研是立院之本、特色科研是强院之本、评估监测是兴院之本、国际交流是提升之本、协同创新是卓越之本、体系治理是改革之本、队伍建设是发展之本、提升效益是稳定之本”发展思路,扎根甘肃大地做教育,立足甘肃省情做研究,在政策咨询研究、教育理论创新、服务基层实践、教育监测评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与实践,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专业化服务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具有甘肃特色、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新型教育智库。 

     

       一、明确智库定位,开展政策咨询研究

 

       甘肃省教科院凝聚多方研究力量,做好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委托的重大项目,形成咨询研究成果,提高服务教育决策的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全面提升决策咨询研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根据“十三五”期间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和省教育厅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甘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基础性、实践性、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政策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报告,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咨询和服务。鉴于甘肃省教科院近年来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2019年11月,甘肃省教科院在中国教育智库网和教育智库联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暨首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颁奖典礼上获得“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智库奖”。

      (一)开展服务教育决策系列研究

       近年来,甘肃省教科院先后主持或参与研制起草《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甘肃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甘肃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攻坚计划》《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百余项政策文件,为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决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持研制起草了省政府或省教育厅印发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43项涉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系列配套文件,创立了“低成本高效益”推进课程改革的甘肃模式。先后承担教育部有关部门委托的《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项调研》等10余项专题调研,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聚焦教育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甘肃省教师队伍现状调研》《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调研》等近百项专题调查研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开展西部教育发展宏观政策研究

       为更好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在甘肃省教科院设立“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基地”,并连续两年委托甘肃省教科院组织开展《西部教育发展宏观政策系列研究》《西部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系列研究》《推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研究》《学校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建设、育人功能研究》项目研究,下设18个课题。接受委托后,甘肃省教科院组织专业力量成立课题组,分析项目背景,制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路径,确定研究内容,分解研究任务,组织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四项研究基于西部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内容包括西部基础教育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比较研究、西部职业教育和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西部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研究、四省藏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教育精准扶贫新路径研究,以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等。聚焦西部教育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找出西部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探寻、发现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困难,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思路和举措,为教育部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发挥智库功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一)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甘肃省教科院以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通过建立多层研修培训、现场观摩研讨推进、跟进调研督查指导、样本校示范引领、专项课题研究驱动、特色校建设发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地、系统化制度体系建设保障等八大举措,确保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平稳扎实有效推进。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关键抓手,每年组织高中教师全员网络远程培训、教研组长专题培训,培训规模达到12万多人次。组建并指导23个高中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整合省内外高校、教科研部门、高中学校的专家和名师,组成学科教科研共同体,聚焦学科课程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转变。

       (二)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力显著提升

      甘肃省教科院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不断丰富研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每年受益教师达万人以上。持续组织实施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每年全省参与教师达16万人以上;获得部级优质课的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获部优课例364节,较去年增长10%,全国排名第15位,西部12省区中排名第2位,再创新高。组织实施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活动”,开展专家引领下的教学实践研修,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每年受益教师超过2000人次。

       (三)指导实践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甘肃省教科院2019年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县区和学校开展现场教研指导活动34次。重视考试命题研究,每年承担市(州)和有关部门委托的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英语听力命题制卷工作。承担高考阅卷质量监控工作,研发《高考试题与阅卷质量分析研究报告》,组织全省高考研讨培训活动,促进了高考改革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组织实施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远程网络研修活动。

       (四)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甘肃省教科院研制并发布“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加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数量持续增长。重视信息化建设,开发课题网络管理平台,促进了课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五)教育教学成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9年1月,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其中,甘肃省教科院申报的《以EURT协同创新机制驱动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发展的实践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项成果还荣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强化智库担当,创新教育理论研究

 

       甘肃省教科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政府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研究,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延续性、前瞻性、研究成果显著的项目,形成了一系列既有理论高度又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升了甘肃省教科院在全国教科研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一是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甘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业支持能力建设研究》《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基于教师视角的幼儿园师幼关系研究》《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借鉴中英项目经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研究》等6项课题研究;二是完成教育部委托的《UEP协同模式下基于本地资源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实践探究》等7项课题研究;三是完成2项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生态产业发展背景的甘肃省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四是完成《甘肃教育年鉴》编撰工作,为宣传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设立窗口,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了重要参考;五是《甘肃省重点辍学地区问题研究》《甘肃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研究》《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等21项省教育厅委托或省级规划重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充分发挥了科研机构研究职能;六是完成甘肃省教育学会会刊《教育革新》的定期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

 

         四、 构建智库文化,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为了推动教科研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强文化底蕴建设,提高教科研精神文化层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事业观,甘肃省教科院通过向全省教科研系统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确立了院训(养正创新  研机化育)、院风(弘德笃信  学以致道)、作风(务实求真  严谨敏行)、学风(博学慎思  格物致理)的“一训三风”,初步确立形成了省教科院做好做强教科研工作的精神风向标。

       甘肃省教科院积极营造平等尊重、互帮互学、共同成长、健康向上的教科研文化氛围,全面加强教科研人员思想道德和专业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研员队伍,使教研员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指导专家。

       一是甘肃省教科院教科研人员在2019年承担省教育厅委托的课题研究、调查研究、项目实施、督查检查等工作200余项,受教育部等部门委托工作17项,担任专家开展评审、培训、讲座、报告或现场指导等工作133次,重大教科研活动被省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26次;二是全年教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研究》发表于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出版《甘肃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西部教育发展宏观政策研究》《甘肃教育70年》等著作24部;三是全年有5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第15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第三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一项,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一项,取得近十年来最好的成绩;四是教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全年累计外出学习8616多学时,人均191学时;五是与西北师大联合实施省培项目,对省、市、县专职教研员进行了全员培训等。

 

         五、加强智库宣传,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甘肃省教科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信息、数据、资源等方面的集成、优化和传播功能,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研、移动教研,推动教科研方式转型,以信息技术现代化助推教科研工作现代化。

       一是建设“甘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数据库”“甘肃教育科研专家数据库”“甘肃省教科研成果库”等信息资源库;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教育研究、在线办公、信息交流功能,设计公众号LOGO、持续更新网站内容、优化公众号版面,网站、公众号全年发布文章300余篇;三是全年教科研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甘肃省教育厅网站、甘肃教育手机报等媒体宣传报道26次。

       回顾2019年,甘肃省教科院服务教育决策的研究能力显著提升,指导实践的服务范围更广更深,教育理论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监测评估的机制模式多元多维,国际教育援助和交流项目与本土探索深度融合,现代教科研治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教科研队伍建设的能力持续加强,引导舆论的层次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甘肃省教科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科研工作,培育甘肃教研文化,铸造甘肃教研精神,努力将甘肃省教科院建成甘肃教育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教育实践探究的重要阵地、教育名家成长的重要摇篮、教育成果推广的重要窗口、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柱。今后,甘肃省教科院将进一步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为基层教育系统提供专业支持,积极建设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新型教育智库,为甘肃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