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2022-03-15 文章来源:赵洪涛 浏览:13066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洪涛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市(州)和县(区)教科研机构设置情况,指出目前我省教科研系统发展中存在教育思想滞后、教科研能力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教科研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提升我省教科研系统管理水平的策略建议:一要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二要创建开展教科研的文化氛围,三要提高教科研工作保障水平,四要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项目管理,五要健全完善评价奖励机制。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管理;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更加明确的将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事业核心发展目标,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解决教科研队伍不健全、教科研机构体系不完善、条件保障不到位、教科研方式不科学等阻碍教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教科研工作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系统性反思、认识教育现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与实际教学特点,制定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统筹规划与革新办法,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各地教科研人员应该深入探讨教科研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科研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科研人员职业效能,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拓展路径,增添动能。

       一、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板块。因此必须完善教科研机构管理体系、提升教科研管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与职业技能,多路径、多渠道推行科学管理办法,促进我省教科研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成果的竞争,只有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不忘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情怀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研讨优化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才可将先进丰富的文化知识传递给莘莘学子,使其在优质教育背景之下完成个人基础发展,塑造健康优良人格,满足适应社会的基本需要。教科研工作是反思教育问题、评价教育质量、优化教学办法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阶段性、有计划地展开教科研工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办法就不能及时渗透到基层教育单位,从而使教育方向与时代发展脱轨,难以满足真正的教育需求,造成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落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是促进教育事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必然路径[1]

       二、甘肃省教科研机构设置现状

       甘肃省共有省、市(州)、县(区)教科研机构102个,其中省级1个、市(州)级14个、县(区)87个。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得知,省、市、县三级教科研机构的人员编制、基本设置、学段学科、学历职称等情况大致如下:

       (一)甘肃省教科院机构设置情况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独立法人单位,正高级职称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3%,年龄在36—55岁之间人员占63%,担任教研员11-20年人员占65%。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比较合理。

       (二)市(州)教科研机构设置情况

        我省14个市(州)教科研机构中,现有正县级教科研机构1个;副县级教研机构3个;正科级教研机构10个。独立法人单位5个;其余均为市(州)教育局下属部门。各市州教科所级别设置不平衡。市级男性教研员占68.7%,女性教研员占31.3%,46岁以上教研员占在职在岗专职教研员总数近70%;本科及以上学历教研员占87.1%。

       (三)县(区)教科研机构设置情况

       我省87个县(区)教科研机构教科研人员编制中,男性教研员占64%,女性教研员占36%,25-35岁教研员占7.3%,46-55岁占40.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1.1%。部分教研员学历较低。

       三、甘肃省教科研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教科研系统建设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教育思想滞后,教科研能力缺乏

       教科研系统传统观念中重视教育教学,轻视教研,导致教科研机构准入门槛比较低,教科研人员理论与实践基础均较薄弱,整体对教科研工作的职能定位、工作意义、实施流程、教科研范式方法等认识模糊。因此,一些教科研机构的教科研氛围不佳,教科研水平滞后,不能真正发挥教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难以系统有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教科研机构个别教科研人员,自身能力欠缺,无法促进教科研工作突破性发展,即便有一部分觉悟高、能力强的教科研人员亦缺乏工作平台与机会,不能施展个人才能[2]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一些教科研人员受现有体制机制影响和制约,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科研工作行列之中,存在工作热情不够高涨,教科研意识淡薄,对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定位不明、认识不清等问题,甚至个别人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认为开展教科研工作会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升学率指标,因此整体缺乏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环境。同时,即便努力得出部分教育科研成果,也很难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关联,有效衔接,教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践行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3],优秀的成果经验难以得到推广实践。

       (三)教科研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省教科研系统建设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现象,例如,教科研工作政策保障缺失、教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奖励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很大程度制约着教科研人员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性,阻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研工作不够重视,基础条件有所限制。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础的先决条件不能保证,进而影响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推进[4]

       四、提升我省教科研系统管理水平的策略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教科研系统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突破性发展,有必要结合阶段性教科研工作经验与成果,针对教科研系统管理中切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体系,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力度,推进教科研系统治理体系和和自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科研机构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鼓励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改革。第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专项管理办法与规章细则,完善教科研组织机构支持、服务、管理职能,审慎研究教科研工作特点,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有机融合关联内容,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职能功效。第三,教科研机构应重点提升教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尊重信任、关心支持教科研人员,搭建教科研人才成长平台,完善人才成长机制,激发教科研人员教育情怀,强化教科研人员责任担当,建立力量雄厚的教科研队伍,循序渐进地做好各级教科研培训工作,使其在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秉持人文关怀,争做教育事业中流砥柱,发扬孺子牛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提高教科研工作管理质量。第四,为保障教科研制度践行成效,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科研工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加大对教科研机构工作督察力度,使其深知教育无小事,科研可救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责任意识,有效提高教科研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稳步、优良发展[6]

       (二)创建开展教科研的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可以优化教科研工作风气,潜移默化的渗透政策文件指导精神,是加强教科研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提升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务必重视革新教育观念,创建浓厚教科研文化氛围。应进一步加强教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觉悟认知与职业道德素养,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认清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明确新目标,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担当起教育使命。教科研机构应定期组织召开教育思想讲座、教育例会、教育工作会议等研讨活动,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如近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可替换)等国家教育政策,在教科研人员中深入传播、宣讲,使其理念直击人心,指导教科研人员思想、行为,在实践中发挥先知先觉作用,积极主动探究教育现状不足与亟待优化之处,为教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做好教科研工作“十四五”规划,突出教科研工作紧迫程度,从思想意识上认清教科研工作重要性与价值作用,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渠道、平台参与到教科研工作行列之中,反映教学现状,提供创新思路,群策群力,探讨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新举措[5],营造关心支持教科研工作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教科研工作保障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完善资助体系,保障预算内教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发挥教科研管理机构引领作用[7]。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务必注重经费流向与用途,确保资金支持真正落实到位,为各项教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教科研管理机构是师资力量凝结之地,不仅包含基础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更集聚着教育领域先锋人士与骨干精英,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促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充分明确教科研管理机构职能,细分各领域教科研人员工作职责,使其逐渐将工作核心任务由管理转变为引领,始终以服务决策、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为宗旨,有计划、有规模地展开教科研活动,为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可以信赖的智慧锦囊和思想宝库[8]

       (四)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项目管理

       教科研工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是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将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方法、新举措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明确教育方向与目标。因此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时,首先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做好各类项目管理工作,通过教育工作者系列培训、教育思想讨论等活动,探究教育现状中存在问题,并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探讨氛围中,结合新时代教育特点与需求,激发教科研人员的创新灵感,博采众长、总结归纳,编撰教科研部门研究成果集,并上报领导部门进行审核,随后广泛推广,将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之中。第二,不断优化教育方法,组织教育工作者展示教学基本功、教学改革新模式等,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参与教科研活动,提升个人教育能力与水平,促进整体教科研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第三,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拟定主题,开展专项研讨活动,由点及面、层层递进,做好各项目管理工作,以问题为突破口,将问题转变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阶梯,并增加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设立与研究,细分、深化项目管理流程,明确项目选题、申报立项、经费使用、验收考核、成果推广等环节要求。第四,建立专项教科研电子档案中心,实现资源互通共享,明晰项目研究方向、论文著作撰写、验收要求,稳步提升教科研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9]

       (五)健全完善评价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办法,应健全完善评价和奖励机制,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创新教科研人员发展机制,拓宽各类岗位人员发展渠道。将各层级、各部门的教科研成果纳入评价体系,对教科研工作最终意义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给予客观评价,对长期潜心教科研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尤其是对创新项目应给予大力扶持,做好专项资金补贴与鼓励,开展成果表彰,教学展示评比、奖励活动,广泛宣传教科研工作先进成果,评先选优,鼓励优秀教科研人员再接再厉,发挥个人榜样作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为真正做到将教科研成果转化落到实处,必须有效跟进教科研成果在各基层单位试点推行的情况,对实际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程度作出评价,在细微之处继续加强完善与优化,亦是教科研鼓励、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10]

                          

       综上所述,教科研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必须把握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律和新特征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更好地触动教育工作者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注重教科研成果转化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有效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本文研究内容因时间和范围等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逐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全面领导下,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支持下,我省教科研工作将会取得更多新成就,教科研工作总体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为我省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鲜活、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卢建华.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探析——基于文科科研管理体制变革的视角[J]. 教育探索, 2020(6).

2.李明彧, 高延子, 李宇轩,等. 新时代经济学教学科研与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 经济科学, 2019, 000(001):120-125.

3.None.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暨第三届上海市优秀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优秀教育科研员评选总结表彰大会召开[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2):2-2.

4.郭秀晶, 房宏君. 21世纪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探析——以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文献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No.256(05):178-186.

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主要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J]. 教育学报, 2019, 15(02):59.

6.刘芳. 新时期高校教育与科研管理探究——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v.40;No.451(09):259-259.

7.田学军.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J]. 教育研究, 2020, 041(003):4-7.

8.陈敦山. 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推进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工作创新发展[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40(004):P.1-4.

9.本刊编辑部. "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校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与创新发展——访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炜教授[J]. 世界教育信息, 2019(21).

10.刘小柳. 实证研究真的能实现教育学的科学化吗?——对教育实证研究的冷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0):5-9.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