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丨 2020年《未来导报》第20期

发布于:2020-06-08 文章来源:未来导报 浏览:5051

 

 

“新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军峰


 

      劳动能力是孩子面向未来的重要能力,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幸福的源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美好未来,就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劳动教育是人们(特别是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更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坚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实现全面育人价值。

      多方合力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坚持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学校与家庭、社会应紧密联系,深度沟通,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切实把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物质生活丰盈的新时代,劳动被弱化和淡化。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做家务,或者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干不干家务无所谓。而缺乏劳动的孩子长大后,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劳动教育应从做家务开始,从教孩子扫地、洗衣、做饭开始。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是1∶10。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换位思考,体谅父母长辈的不容易,促进亲子关系改善。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鼓励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规范开设劳动教育课,认真开展“劳动光荣我践行”“致敬最美劳动者”等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社会资源,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手工制作、科技创作、扎染、绘画、泥塑、足球、武术等兴趣课中,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品质,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好少年”“校园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热爱劳动、踏实肯干、友爱担当、创新创造的先进小模范推荐出来,并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展示,引导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运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宣传栏等阵地,常态化宣传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各类劳动模范、优秀劳动典型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征文演讲、书画创作、诗歌朗诵、录制小视频、科技比赛等活动,以评比带动实践,以活动助推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教育、有感悟、得提高。

      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支持和方便。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强化研学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统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结合地域特色,融入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满足多样化的研学和劳动教育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绿护绿、卫生清洁、图书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到校外参与扶危济困、交通疏导、导游讲解等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不断增强劳动教育评价的激励性

      实施好劳动教育,必须科学全面评价劳动教育的成效,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实际劳动技能情况考核。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如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将劳动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同时,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为更好地激励学生,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为学生展示劳动技能搭建平台,促进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不断提升劳动技能。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劳动素养情况在网站公开,展示学生的劳动技能,接受监督,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