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甘肃行动

发布于:2020-03-10 文章来源:未来导报 浏览:5615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甘肃行动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建设 漆治文

 

      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是教研发展的强大动力。一线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教研发展的强大动力。广大学校对特色发展的强烈追求是教研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研。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重教研。

      教研是立足当前的事业,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研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教研是雪中送炭的事业,也是锦上添花的事业。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发动机、播种机、加油站、加速器、孵化器等的功能。

      这一切,都需要教研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现代教研人更要有大胸怀、大抱负、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大谋略、大智慧。

       一、困境中的努力与突围 

      2016年10月,甘肃省教研员专业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彼时,教研员专业发展还没有引起社会广泛而足够的重视。在很多人看来,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航道上还存在诸多壅塞: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发展的视野不开阔、缺少政策支持、没有资金保障等,开展教研员研修培训面临太多的阻碍。

      “提高教研员能力水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要敢于突破,为提升教研员能力水平开拓一条新路来,要敢于做全国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探路者和引领者。”甘肃省教科院暗自下了决心。没有成熟的培训主题、内容和培训方式怎么办?面对疑虑,省教科院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们确实面临诸多困难,要放眼全国,大胆探索新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把教研员带到教育发达地区去研修培训。”为此,省教科院组织有关科室负责人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对接,协商确定培训方案。没有培训资金怎么办?想方设法,四处筹措……

      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支持下,甘肃教研员课程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如期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举行。在为期六天的培训中,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课程教学研究专家崔允漷、吴江林、刘良华等数十位教授悉数登场。精心设计研修形式,有计划地对教研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

      这样的分类分层培训强调多样态学习。研修的课堂型态就有专家报告、参与式活动、作品展示与点评等,要求学员结合研修专题的相关内容,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及时与同伴和专家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培训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研修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科为依托建立学习共同体。研修方式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教研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强调任务驱动。以3~5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至少两份实践作业,进行全班互评和专家点评;以2~5人分成一个小组,完成分解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和课堂观察量表。

      培训强调多维互动交流。学员通过网络研修撰写博文、在线讨论、提交作业与资源分享等形式进行同步与异步互动,实现同伴多向互动,深入交流;经在线专家引领,真正做到从做中学,共建教研员专业学习的资源,营造促进学习的课程文化。

      省级教研员、14个市(州)和部分县(区)的教研室主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内化感悟,结合自己的专业融会贯通,使得教研思路更清晰,教研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突出重围,首战告捷!

       二、探路者的追问与探究 

      尽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是甘肃教研人深深明白,试验田里的庄稼要成熟,一次两次的试验根本不够,要知道这块试验田里种子、土壤、光线、温度、水分、种田人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其中孕育的可能性,还得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追问:什么样的研修培训能孕育出未来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路径?

      2017年6月,一场务虚会在兰州举行,专题研讨了一个问题:系统性提升教研员专业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该在哪里?务虚会凝聚形成了共识:要从单项培训中走出,要把更大精力投入到系统性谋划和理论研究,聚焦教研职能定位、教研员专业属性和教研员专业标准构建。我们认为,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必将成为深化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第一推动力。依靠教研系统和教研员队伍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进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必将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教学研究(简称教研)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或方向,需要专门的学问。教研员需要具备特殊的职业操守,需要具有专门的专业素养,非一般教师可以胜任。教研员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研员又是专业技术工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教研员的专业属性及其专业发展标准》,发表在《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第17期,在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再加上我院组织编写出版了《教研员专业发展基本素养与实践指导》一书和《甘肃省教研员队伍现状调查报告》,至此,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研水平的高低和教研员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考量地区教育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专业支撑。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一个健全的教研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员队伍,这里的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就高、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就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也就比较高。理论创新带动了观念更新,理论研究解读回答了实践之问,以理论研究推进引领教研员专业发展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把握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规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的研究本质上更是对教研员形象的研究,需要对教研员形象的重新梳理和描述;更是对教研工作的研究,需要对教研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再架构,是教研员专业研修和培训的关键所在。因此,关于教研员职业身份的特性、教研员应该具备什么素养的讨论也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关于制定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论教研员的专业属性及其专业发展标准》一文深入分析了教研员的多重角色定位,提出了教研员的综合性、复杂性、专门性和终身学习等四个方面专业的特殊性,教研员的政治伦理性、学科专业性、教的专业性、学的专业性和研的专业性等五个方面的专业属性;然后基于上述深入分析,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结构体系。这一理论探索为后续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得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使得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成为可能,确保了不同专业培训研修活动的畅通接续。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这为有效地协调体系中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根本依据。甘肃教研人富有前瞻性的研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以新的观念、新的探索、新的作为落实国家教研政策,切实推进全省教研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

       三、践行者的初心与担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理论研究绘就蓝图,关键就在于如何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好比在墙上敲钉子。”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道理,找准方向、紧盯不放、扎实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取得实效。多次带队到外省培训的甘肃省教科院副院长秦志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没有执行力,蓝图再美好也只是空中楼阁,规划再科学也只是镜花水月。任何好的理论和蓝图的落实,都要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我们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做的。

      甘肃省教科院对教研员培训做了系统性的规划,以前期理论研究为基本遵循,瞄准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别开展基础性全员培训、骨干教研员省外高端培训、教育科研课题指导骨干教研员培训等专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做出了系统性的设计。

      为解决经费问题,我们反复向省教育厅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将全省教研员培训列入教师培训计划。2017年甘肃省教研员历史性地被列入2017年省级教师培训项目,这比《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加强教研员培训,将其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早了两年时间,甘肃教研人走在了全国前列。

      时间的分量,关键时候是如此凸显。从计划发布到机构资质申报,再到具体项目设计、论证、申报、答辩,加班加点全部完成。这一过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轰轰烈烈——多次召开研讨会议,讨论方案,力争“一出发就站在高起点”;执笔人员以“奔跑的方式”赶工完成方案初稿;事不过夜,领导迅速审定方案……迈出的每一步,步步连着执行力;教研队伍建设蓝图的实现,就在脚下的每一步。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执行力,重在上下一心,左右协同,宏观指引和微观执行无缝结合。甘肃省教科院将多方力量拧在一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017年9月20日,教研员全员培训工作研讨会在兰州八一宾馆召开。会议邀请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出席会议并指导,全省各市(州)教科研部门负责人一起研讨,分析需求、讨论方案,明确了任务要求;

      从2018年1月3日开始到2019年3月,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甘肃省专职教研员省级培训,分级分期对全省专职教研员进行了全员基础性培训。省教科院部分干部作为培训专家全程参与培训活动;

      2018年8月开始,甘肃省教科院分两期组织“全省骨干教研员省外高端研修培训活动”,组织全省骨干教研员赴浙江杭州、嘉兴和绍兴等地进行集中研修培训;

      2019年2月,春节过后的第一周,我们不忘 “充电”,及时组织全体职工委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了教研员基本功培训,围绕教科研方案编制、活动设计、通知简报编写、调研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常识性、常规性文本文稿撰写等,进行系统培训;

      2019年7月底到2020年1月,西北师范大学与省教科院联合开展了骨干教研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工作由省教育科研课题规划办、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协同推进,以专项省级规划课题为抓手,“做中学”的培训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省教科院多位教研员作为培训专家全程支持项目活动;

      2020年1月10日~16日,甘肃省教科院组织全省骨干教研员到上海开展了高端研修。省教科院全体教研员、各市(州)教研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参加了研修学习。通过讲座、实地考察、工作坊引领等形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上海的教研工作经验,提升了甘肃省教研员国际视野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执行力在于牢记初心,重在担当。省教科院组织协调开展的这些持续性的系列培训活动,看似很寻常,内涵却很深刻:它是多“力”之合,指向唯一的根本——教研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推进工作,既要面对思想观念的障碍和藩篱,又要面对资源不足的困境,只有具备了这份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才能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领导干部既是系列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更是参与者执行者,在关键时刻都站了出来,叫响“看我的”,一级带着一级干,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亲历者。

       四、前行者的回望与眺望 

  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要发挥好教研支撑作用,要教研员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教师奋力发展的历史重任扛在肩上,教研员研修培训就必将持续下去。“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启迪我们必须在回看、比较、远眺后更好地前行。回望三年多的全省教研员专业培训活动,是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回望,可以真切感受到理论创新的魅力,理论研究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活动设计和推进提供了强大引擎。创新不仅是一道理论性的“概念题”,更是道具有深刻内涵的“实践题”。从思想观念和视野格局的“破冰”,到体制机制的“突围”,从专业培训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到实践活动中重重困难的“破解”,从各类的专业培训活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到活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无不体现着理论研究创新的强力引领。充分发挥创新这一最大优势,这是应该被铭记的珍贵经验。

  回望,可以真切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精准施策”有多么重要。在系列研修培训中,我们紧紧抓住了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培训设计精准到不同群体的不同专业发展需求,分别开展基础性、专题性和高端引领性研修,精准施策,以各级教研室主任这一群“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教研员,以上率下,团结带领各级教研员长本领,让研修培训回归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本原。

  回望,更让让我们深知教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有使命感、有执行力的人!甘肃教研人起初就认识到工作的不易,尽管面临许多问题,既有历史观念沉淀下来的,也有社会心态方面的,影响颇深。我们坚信:“认清了方向,就得将责任扛在肩上,下定决心,全力推动。”显然,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研员,都充分认识到了教研员专业能力对教科研事业发展之重要性,所以他们才能在行动上坚决如铁;正因为充分认识到了今日工作之“艰”是为了明日教科研事业发展的荣光,所以才能在行动上才能义无反顾。

  眺望,是为了锚定好前行的方向。教研人也迎来了难得之历史机遇。2019年底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对于教研赋予了新使命,将教研员专业发展也被置于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多年未有之大机遇。

  前行的方向就在新时代的政策脉搏上。甘肃教研人必须要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和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为新的起点,对已有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教科研工作方向等做出调整。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提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如何让教研员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意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推动教科研发展各项工作,应该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科学应对的新时代的新命题。

  为了促进甘肃教育改革发展,为了实现甘肃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我们将坚持“优质教研是立院之本、特色科研是强院之本、评估监测是兴院之本、国际交流是提升之本、协同创新是卓越之本、体系治理是改革之本、队伍建设是发展之本、提升效益是稳定之本”发展理念,遵循“养正创新,研机化育”院训,弘扬“务实求真,严谨敏行”作风和“博学慎思,格物致理”学风,以教学研究为中心,教育科研、基教教研、监测评估、国际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史志、专业学会等并重,建立新时代“1+N”综合型教科研新体系。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教科研事业的改革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没有前仆后继的冲锋,胜利的旗帜就不可能插上教科研事业的主峰。人才若跟不上,决心再大,事业发展也是一句空话。要战胜教研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开创全省教科研工作新局面,就需要每一名教研员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提高能力,奋力续写新时代践行教科研初心使命的新篇章。

  我们坚信:这支秉承终身学习、深度学习的教研铁军,必将在新时代的教科研改革与发展这条新的长征路上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联系电话:0931-8103157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415号

工信部备案号:陇ICP备12000361号